您当前的位置: 环球快讯网 > 资讯 > 正文
环球快讯网-移动版 首页

复旦EMBA邀上海纽约大学创校校长俞立中谈新形势下的国际化教育道路

时间:2020-07-09 11:28
分享到:

作为对管理学专业课程的补充,“君子知道”复旦大学EMBA人文商道讲堂秉承“商道人文,融汇贯通”的目标,让学生从人文中汲取力量,拥有大智慧、大视野、大情怀。“君子知道”人文商道讲堂依托复旦大学强大的师资力量,遍邀名师,为EMBA学生校友分享商道、人文和政经等热门话题。

近日,“君子知道”复旦大学EMBA人文商道讲堂特邀上海纽约大学创校校长俞立中,共同探讨新形势下国际化教育道路的未来。

上海纽约大学创校校长,华东师范大学教授、博导。俞立中在高等教育领域奋斗40年有余,曾任华东师范大学校长、上海师范大学校长。2012年4月,俞立中出任第一所中美合作举办的国际化研究型大学——上海纽约大学首任校长。经过8年发展,上海纽约大学汇聚了来自约80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1500名本科生和研究生。俞立中说:“上海纽约大学从无到有,从新生到成熟,它的价值和意义越来越显现,探索、改革、创新的精神已经在这里扎下了根。”

以下为根据讲座整理的部分内容。

首先强调一点,国际化教育不等同于欧美教育。很多人一听到国际化教育就想到欧美,因为现代教育体系是从欧美发展起来的。显而易见,欧美的一流学校比我们走得更早、更快。对于如何规划好学生国际化教育的路线,可以有不同的思考。出国学习是一种方式,在国内高校学习,通过交换去国外学习一段时间也是一种选择,中外合作办学也是国际化教育的一种方式。

我们首先要思考为什么要让孩子去接受这样一种类型的教育?有的家长会说,我的孩子不适应或不喜欢应试教育模式;也有的家长希望孩子通过出国留学留在国外发展。我的体会是,国际化教育首先是文化理解、文化融合。我们要理解这个世界是由多元文化构成的,文化、教育背景不一样的人对同样的事物可能会产生不同的看法。能理解这种不同,并且求同存异,在不同文化之间找到共同点,并且很好地融合起来,认识一个完整的世界,这是人类社会未来发展的重要基础。国际化教育是在提升跨文化沟通、交流、合作能力的基础上,面对和处理人类社会遇到的各种复杂问题。我们要教育年轻一代,让他们能够看到完整的世界,这是国际化教育的价值之一。

我在上海纽约大学工作了8年,实际上我也是学习者。学生选择了上海纽约大学,在某种程度上是选择了不一样的人生道路和学习方式,充满挑战,但也有很多惊喜。主动学习会有更多的自我选择,对一个人的成长有着意外的效果。国际化教育帮助学生在更宽的视野下思辨,在比较、思辨的基础上构建积极的世界观、人生态度和价值取向。国际化教育强调的是兴趣驱动下的学习模式、重视实践,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、人文精神,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,重视信息技术的应用等等,这些都是国际化教育在努力探索的方面。

如果家庭条件允许的话,家长应该支持孩子在不同阶段出国看看,学习一段时间,能够在不同的文化环境里学习成长,对孩子的眼界、处事的能力、成熟度都有一定的好处,前提是孩子要喜欢,要愿意,千万不要逼着他们去做。

也有家长会问我,什么时候孩子出去是最合适的?每个孩子成长的过程不一样,禀赋也不一样。我个人认为当孩子扎下了中国文化的根,再选择出国学习可能更合适。面对多元文化,心里有了本土文化的根基,才会有比较的基础,能够更好地认识世界的发展。

在全球疫情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下,加上中美之间政治和贸易的摩擦,家长们对留学前景有很多顾虑。我个人认为,今年下半年到国外去学习会受到比较大的影响,但是学生的跨国流动、出国留学的趋势在相当一段时间里不会改变。如果发生大的改变,一定有某种根本性的变化,如中国教育有了重大的变化,或者国外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。

我的判断基于以下三方面的考虑。

首先,学生有需求。美国考试中心的负责人告诉我,每年准备出国留学的学生有几十万。这个数量很惊人的。有些孩子从幼儿园、小学就走了不同的道路,就是在双语环境下面培养起来的。这些家庭做了这样的选择,是因为对目前国内教育体制的不适应、不喜欢,现在要改变方向是比较困难的。

其次,学校有需求。在欧美的一些学校里,中国留学生所占比例是很高的,对学校预算收入的贡献也很可观。很多一流大学已经明确表态,欢迎中国留学生。

其三,美国大学,特别是世界一流大学有自己的办学理念和价值取向,会积极捍卫办学自主权,不会轻易受政府影响。

如果中美对抗持续多年,留学情况会发生怎么样的变化?从地缘政治角度考虑,中美摩擦会长期存在,无论中方如何努力,试图建立新型大国关系,减小摩擦,但美国当政者对当代中国发展是有警惕性和恐惧感的,无论是谁上台,只是程度问题,策略问题。理性分析,中美两国关系很难回到改革开放之初,但也不会完全脱钩。

我不是地缘政治学方面的专家,只是觉得当下中美教育的合作越来越重要了。如果两国政治、外交上发生对抗,经济、贸易上出现摩擦,那么人文交流这条底线就越来越重要。而人文交流的两个主要方面是文化和教育。我们应该让两国青年学子有更理性的认识,应该有更多的交往,相互理解和尊重,求同存异,这是未来世界和平的希望。从出国留学来看,我认为本科生和硕士研究生的影响不会很大,博士生的研究领域可能会受到一定的影响。相对而言,公费留学的影响会更大一点。这个看法建立在目前美国政府不断变化的态度和政令之上。

至于留学国别的变化,是否越来越多的学生选择不出国等问题取决于内因(留学目的、经济状况、国内教育改革和教育质量等)和外因(各国留学政策、地缘政治形势、国家稳定安全等),我们需要拭目以待。今年申请国外大学的高中学生会遇到一些变数,除了全球疫情的影响,地缘政治的影响,家长的心态也发生了变化。我想说的是,还有一段时间可以观察、可以考虑,不要过于焦虑。今天这个世界,“变”是绝对的,“不变”是相对的,审时度势,再做出理性的决定。

至于怎么理解出国留学的“溢价”?如果没有“溢价”了,为什么还要去规划孩子的国际化教育道路?我认为,光从经济上的投入和产出看“溢价”,这种可能性越来越小。如果指望孩子出国留学,可以在国外找个理想的工作,或者回国得到一个高回报的职业,获得更多的经济利益,不是在每位留学生身上都能体现的。但出国留学的目的远远不止于此,如:拓宽视野、提升跨文化交流合作的能力,增强人的幸福感;又如,对国内教育体制的不适应或不满意等。因为收获的目标不同,所以收获的价值也不同。这是价值取向的问题。

来源: 科创新闻网 责任编辑:企投新闻网
免责声明:
  • 注明“来源:环球快讯网”的所有作品,版权均属于环球快讯网,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、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;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,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,并注明"来源:环球快讯网";违反上述声明者,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。
  • 环球快讯网转载文章是为了传播信息,不代表本网观点。如因作品内容、版权和其它问题需同本网联系的,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发送至电子邮箱:

复旦EMBA邀上海纽约大学创校校长俞立中谈新形势下的国际化教育道路

作为对管理学专业课程的补充,“君子知道”复旦大学EMBA人文商道讲堂秉承“商道人文,融汇贯通”的目标,让学生从人文中汲取力量,拥有大智慧、大视野、大情怀。“君子知道”人文商道讲堂依托复旦大学强大的师资力量,遍邀名师,为EMBA学生校友分享商道、人文和政经等热门话题。

近日,“君子知道”复旦大学EMBA人文商道讲堂特邀上海纽约大学创校校长俞立中,共同探讨新形势下国际化教育道路的未来。

上海纽约大学创校校长,华东师范大学教授、博导。俞立中在高等教育领域奋斗40年有余,曾任华东师范大学校长、上海师范大学校长。2012年4月,俞立中出任第一所中美合作举办的国际化研究型大学——上海纽约大学首任校长。经过8年发展,上海纽约大学汇聚了来自约80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1500名本科生和研究生。俞立中说:“上海纽约大学从无到有,从新生到成熟,它的价值和意义越来越显现,探索、改革、创新的精神已经在这里扎下了根。”

以下为根据讲座整理的部分内容。

首先强调一点,国际化教育不等同于欧美教育。很多人一听到国际化教育就想到欧美,因为现代教育体系是从欧美发展起来的。显而易见,欧美的一流学校比我们走得更早、更快。对于如何规划好学生国际化教育的路线,可以有不同的思考。出国学习是一种方式,在国内高校学习,通过交换去国外学习一段时间也是一种选择,中外合作办学也是国际化教育的一种方式。

我们首先要思考为什么要让孩子去接受这样一种类型的教育?有的家长会说,我的孩子不适应或不喜欢应试教育模式;也有的家长希望孩子通过出国留学留在国外发展。我的体会是,国际化教育首先是文化理解、文化融合。我们要理解这个世界是由多元文化构成的,文化、教育背景不一样的人对同样的事物可能会产生不同的看法。能理解这种不同,并且求同存异,在不同文化之间找到共同点,并且很好地融合起来,认识一个完整的世界,这是人类社会未来发展的重要基础。国际化教育是在提升跨文化沟通、交流、合作能力的基础上,面对和处理人类社会遇到的各种复杂问题。我们要教育年轻一代,让他们能够看到完整的世界,这是国际化教育的价值之一。

我在上海纽约大学工作了8年,实际上我也是学习者。学生选择了上海纽约大学,在某种程度上是选择了不一样的人生道路和学习方式,充满挑战,但也有很多惊喜。主动学习会有更多的自我选择,对一个人的成长有着意外的效果。国际化教育帮助学生在更宽的视野下思辨,在比较、思辨的基础上构建积极的世界观、人生态度和价值取向。国际化教育强调的是兴趣驱动下的学习模式、重视实践,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、人文精神,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,重视信息技术的应用等等,这些都是国际化教育在努力探索的方面。

如果家庭条件允许的话,家长应该支持孩子在不同阶段出国看看,学习一段时间,能够在不同的文化环境里学习成长,对孩子的眼界、处事的能力、成熟度都有一定的好处,前提是孩子要喜欢,要愿意,千万不要逼着他们去做。

也有家长会问我,什么时候孩子出去是最合适的?每个孩子成长的过程不一样,禀赋也不一样。我个人认为当孩子扎下了中国文化的根,再选择出国学习可能更合适。面对多元文化,心里有了本土文化的根基,才会有比较的基础,能够更好地认识世界的发展。

在全球疫情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下,加上中美之间政治和贸易的摩擦,家长们对留学前景有很多顾虑。我个人认为,今年下半年到国外去学习会受到比较大的影响,但是学生的跨国流动、出国留学的趋势在相当一段时间里不会改变。如果发生大的改变,一定有某种根本性的变化,如中国教育有了重大的变化,或者国外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。

我的判断基于以下三方面的考虑。

首先,学生有需求。美国考试中心的负责人告诉我,每年准备出国留学的学生有几十万。这个数量很惊人的。有些孩子从幼儿园、小学就走了不同的道路,就是在双语环境下面培养起来的。这些家庭做了这样的选择,是因为对目前国内教育体制的不适应、不喜欢,现在要改变方向是比较困难的。

其次,学校有需求。在欧美的一些学校里,中国留学生所占比例是很高的,对学校预算收入的贡献也很可观。很多一流大学已经明确表态,欢迎中国留学生。

其三,美国大学,特别是世界一流大学有自己的办学理念和价值取向,会积极捍卫办学自主权,不会轻易受政府影响。

如果中美对抗持续多年,留学情况会发生怎么样的变化?从地缘政治角度考虑,中美摩擦会长期存在,无论中方如何努力,试图建立新型大国关系,减小摩擦,但美国当政者对当代中国发展是有警惕性和恐惧感的,无论是谁上台,只是程度问题,策略问题。理性分析,中美两国关系很难回到改革开放之初,但也不会完全脱钩。

我不是地缘政治学方面的专家,只是觉得当下中美教育的合作越来越重要了。如果两国政治、外交上发生对抗,经济、贸易上出现摩擦,那么人文交流这条底线就越来越重要。而人文交流的两个主要方面是文化和教育。我们应该让两国青年学子有更理性的认识,应该有更多的交往,相互理解和尊重,求同存异,这是未来世界和平的希望。从出国留学来看,我认为本科生和硕士研究生的影响不会很大,博士生的研究领域可能会受到一定的影响。相对而言,公费留学的影响会更大一点。这个看法建立在目前美国政府不断变化的态度和政令之上。

至于留学国别的变化,是否越来越多的学生选择不出国等问题取决于内因(留学目的、经济状况、国内教育改革和教育质量等)和外因(各国留学政策、地缘政治形势、国家稳定安全等),我们需要拭目以待。今年申请国外大学的高中学生会遇到一些变数,除了全球疫情的影响,地缘政治的影响,家长的心态也发生了变化。我想说的是,还有一段时间可以观察、可以考虑,不要过于焦虑。今天这个世界,“变”是绝对的,“不变”是相对的,审时度势,再做出理性的决定。

至于怎么理解出国留学的“溢价”?如果没有“溢价”了,为什么还要去规划孩子的国际化教育道路?我认为,光从经济上的投入和产出看“溢价”,这种可能性越来越小。如果指望孩子出国留学,可以在国外找个理想的工作,或者回国得到一个高回报的职业,获得更多的经济利益,不是在每位留学生身上都能体现的。但出国留学的目的远远不止于此,如:拓宽视野、提升跨文化交流合作的能力,增强人的幸福感;又如,对国内教育体制的不适应或不满意等。因为收获的目标不同,所以收获的价值也不同。这是价值取向的问题。

免责声明:
  • 注明“来源:环球快讯网”的所有作品,版权均属于环球快讯网,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、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;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,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,并注明"来源:环球快讯网";违反上述声明者,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。
  • 环球快讯网转载文章是为了传播信息,不代表本网观点。如因作品内容、版权和其它问题需同本网联系的,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发送至电子邮箱:

相关阅读